濮阳市教育局
濮教发【2014】136号
濮阳市教育局
关于濮阳市教育类网站和网校前置审批的
通 知
各县(区)教育局、局属各事业单位、市直各学校: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教科技〔2013〕1118号《关于对<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订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网站审批、备案及年审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范围
(一)凡在濮阳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举办冠以学校名义及面向社会的各类教育网站和网校、面向濮阳市用户的外地教育网站和网校或代理机构、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网络学院在濮阳市境内设立的分校或辅导站等单位,均须向濮阳市教育局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办。
(二)已开办的教育网站和网校,如未经濮阳市教育局批准,应及时补办申请、批准和登记备案手续。
(三)已经省教育厅批准的网站网校,按照年审制度规定进行年审。
二、工作程序
濮阳市教育类网站和网校前置审批和登记备案工作采用网上预审结合纸质材料报送的方式进行。网上系统登录地址:河南省教育信息港网站备案专栏,登录地址:http://beian.hainfo.edu.cn。
(一)申报
1、新备案单位。新申请备案的教育类网站和网校举办单位,须登录系统,提交材料:① 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的书面申请书(正式行政公文);② 申办机构概况;③ 必备资金和具有稳定经费来源证明;必要的设备和场所证明;④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⑤ 面向中小学开办网站或网校所具备的教育机构证明;⑥申请教育网校所具备的办学条件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手段、师资力量、招生对象和资信担保证明等);⑦由学校与企业法人合资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的,应该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信证明或者验资报告、协议书等文件;⑧如果是租用空间的请提交与空间商的租用协议和空间商的资质证明复印件;⑨《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审批登记表》(附件1)。
2、已批准网校
已经省教育厅批准的网站网校,按照年审制度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年审,须登录系统,提交《河南省教育网站网校年度审核表》(附件2)。
(二)材料报送
新备案或年审网站一律在备案系统里提交材料,纸质材料一式三份报送至濮阳市教育信息中心。
(三)审批
教育类网站网校前置审批程序主要有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主要任务是核实申报材料真实性,指导网站网校建设,检查网站网校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
专家评审组一般由5-7人组成,组长应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称的专家,从濮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库中聘请。评审有关费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由申办单位承担。
三、工作时间及要求
(一)时间要求:市教育局每年分两批对需要审批的网站和网校进行集中办理,具体时间为每年5月份和12月份,审批所需材料于每年4月30日或11月30日前提交;年审每年进行一次,材料于11月30日前提交。电子材料提交至网站,纸质材料报送市教育信息中心。
(二)各单位在其教育网站网校的前置审批和备案登记获得审核同意编号后,尽快到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
联系电话:0393-8991771
地 址:濮阳市振兴南路12号科研楼320室
附件:1、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审批登记表
2、河南省教育网站网校年度审核表
3、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暂行规定
2014年7月30日
附 件1
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审批登记表
编号:
申办单位全称 |
|
|||||
单位性质 |
|
法人登记号码 |
|
|||
办公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联办单位全称 |
|
|||||
单位性质 |
|
法人登记号码 |
|
|||
办公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姓 名 |
身份证号码 |
联系电话 |
E-mail |
||
申办单位法定代表人 |
|
|
|
|
||
联办单位法定代表人 |
|
|
|
|
||
|
姓 名 |
学历/职称 |
联系电话 |
E-mail |
||
网站负责人 |
|
|
|
|
||
网站管理员 |
|
|
|
|
||
网站安全员 |
|
|
|
|
||
网站(网校)名称 |
|
|||||
类别/服务对象 |
|
|||||
域名/IP地址 |
|
|||||
网站(网校)设置地点 |
|
|||||
网站(网校)辅导站设置地点 |
|
|||||
服务器机房地址 |
|
|||||
提供接入的ISP名称 |
|
|||||
接入方式及速率 |
|
|||||
网站(网校)预定提供服务日期 |
|
|||||
网站(网校)开办资金及其来源 |
|
|||||
网站(网校)场 地、设备情况 |
|
|||||
网站(网校) 专业技术人员 和师资情况 |
|
|||||
网站(网校) 开设的栏目 及主要内容 |
|
|||||
申办单位 审核意见 |
负责人: (签字) 公 章 年 月 日 |
|||||
联办单位 审核意见 |
负责人: (签字) 公 章 年 月 日 |
|||||
市教育行政 部门审核意见 |
负责人: (签字) 公 章 年 月 日 |
|||||
省教育厅 审批意见 |
公 章 年 月 日 |
附 件2
河南省教育网站网校年度审核表
网站域名 |
中文 |
|
IP |
|
||||
英文 |
|
|||||||
举办单位全称 |
|
|||||||
联办单位全称 |
|
|||||||
备案编号 |
|
备案 日期 |
|
经营 类别 |
1.经营性 |
|
||
2.非经营性 |
|
|||||||
年审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网站负责人 |
|
电话 |
|
手机 |
|
|||
有无变更信息 |
1.无 |
|
||||||
2.有 |
请注明: |
|||||||
有无违规记录 |
1.无 |
|
||||||
2.有 |
请注明: |
|||||||
申报单位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市教育行政 部门意见 |
审核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
|||||||
省教育厅 审核意见 |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
说明:1.本表应如实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2.本表在河南省教育类网站网校审核备案系统中提交,审核同意后打印生成;
3.本表一式三份,申办单位、省辖市(扩权县)教育局、省教育厅各留存一份,网站
网校申办单位持有一份作年审证明。
附 件3
河南省教育网站和网校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教育网站和网校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第292号令)、《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信部联电〔2006〕12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技〔2000〕5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 教育类网站(以下简称“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教学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举办的网站。
第三条 教育网校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级各类学历学位教育或者通过培训颁发各种证书的教育网站或教学单位。
第四条 发展教育网站和网校,遵循积极鼓励、加快发展、正确引导、规范管理的方针。教育网站和网校可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其他种类教育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第五条 凡通过我省网络运营商接入互联网且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开办教育网站,或省外教育网站在我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分站及其他代理机构,必须经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
第六条 河南省教育厅负责省属单位及学校开办的教育网站的前置审批、年度审核,组织指导网站运行、安全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举办的教育网站,按照面授教育管理对口的原则,由其对口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前置审批和年度审核。
第二章 前置审批
第八条 未经河南省教育厅报教育部批准,教育网站不得冠以“中国”、“中国教育”字样;未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网站不得冠以“河南”、“河南教育”、“河南省教育”等字样。
第九条 管理权限在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申办教育网站,应向所在省辖市(以下简称“市”)、省直管试点县(以下简称“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市、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直接对申办单位进行前置审批;省属单位、学校和其他机构申办教育网站应向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申请。
第十条 申办教育网站,采用网上受理的方式,受理网站为www.rcloud.gov.cn“河南省教育网站前置审批与年度审核系统”专栏。申请开办教育网站的机构(以下简称“申办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必备的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有必要的设备和场所;
(三)法律、法规及河南省教育厅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办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教育网站的申请报告及河南省教育网站申办审批表;
(二)本规定第十条所列基本条件证明材料;
(三)申办机构情况概述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申请开办的教育网站基本内容报告及其信息来源授权发布证明材料;
(五)申办机构有关教育网站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及管理制度证明材料;
(六)根据其他有关规定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申办教育网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经发现申办机构所提交材料存在虚假内容,立即取消其此次申办资格,并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办教育网站。
第十三条 申办教育网站的审批周期为自受理日起的30个工作日。
审批周期中,审批部门可以采用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和组织听证会等形式,对申办机构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其中,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组织听证会所需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审批周期内。专家论证及咨询费用由网站开办单位按国家有关标准支付。
第十四条 审批结果分为“批准”、“不予批准”和“不需要前置审批”三种,对于“批准”的教育网站授予河南省教育网站资质号(以下简称“资质号”),并通过河南教育网“教育类网站审批系统”予以公布;对“不予批准”的将告知原因并限时进行整改,再予以申报审批。
第三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五条 经批准开办的教育网站,若内容涉及新闻、出版、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以及电子公告(含BBS)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
第十六条 已经获准开办的教育网站,应当向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或备案手续,并在教育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复文号和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的许可证编号或备案编号。
第十七条 已经获准开办的教育网站,如果申办机构发生变更或者教育网站名称需要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申办程序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授予新的资质号,原有资质号注销。
第十八条 凡属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任何教育网站不得进行有偿服务。
第十九条 教育网站的日志留存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时限保存,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二十条 教育网站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教育网站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教育网站主页必须使用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的界面。面向全球的教育网站,可以同时使用中文繁体或其他通用的语言文字。
第二十二条 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协会和网络服务机构等非赢利性机构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应使用.edu.cn或 .org 或 .net等为后缀结尾的域名,其他部门或机构可以.com 或 .info 或 .nom等为后缀结尾的域名。
第二十三条 已经获准开办的教育网站,若以企业形式申请境内外上市的,应当事先经河南省教育厅报请教育部批准。
第二十四条 未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者被注销资质的教育网站,由河南省教育厅函告河南省通信管理局。
第二十五条 如有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的,河南省教育厅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注销资质号等行政处罚,并书面通知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建议暂时关闭网站,或者关闭网站并注销其备案许可或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 年度审核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获得资质号的教育网站进行年度审核(以下简称“年审”),年审仍采取网上受理方式。已获准开办的教育网站,必须在获得资质号满一年后办理年审手续,并提交下列年审材料:
(一)系统定级和安全保护能力评估报告;
(二)河南省教育类网站资质证明;
(三)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涉内容的证明材料;
(四)其他有关规定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教育网站的年审,采用一年集中一次审核的方式。受理年审材料的时间为每年的12月。
第二十八条 年审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须按照第七条规定,将管理范围内开办机构的年审结果统一报送至河南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函告河南省通信管理局。
第二十九条 年审的受理,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一经发现所提交材料存在虚假内容,则给予年审 “不合格”的结果,注销其资质号,并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在本规定发布前已经开办的教育网站,应当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规定补办有关手续。逾期未补办手续的教育网站,均视其为无资质,并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三十一条 河南省教育厅将通过在线抽查方式加强对教育类网站的跟踪管理,凡未按本规定办理前置审批和年度审核手续,或前置审批和年度审核手续不规范的,将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凡现有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河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濮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4年7月30日印发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