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濮阳市教育局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79号建议的答复
编辑:张贵鹏       发布时间:2021-09-27      来源:濮阳教育网

南红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普通高中教育师资配备不合理现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普通高中学校41所,16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6万人,教职工8593人,其中专任教师7218人。按办学性质分,公办普通高中学校20所,10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3万人,教职工5507人,其中专任教师4743名。

二、主要措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编制管理,落实“有编就补”政策,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实行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在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基础上,出台《濮阳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实施办法》(濮编〔201550号),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在校生注册学籍科学核定分县区编制总量,在全市范围内跨层级、跨区域统一调配使用,每三年进行一次周期性调整,累计跨区域调整编制1432名,极大缓解了中心城区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问题。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市编制、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统一全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濮编办〔201776号),按照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段,把全市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教职工与学生数的比例)统一为: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特校1:3。同时,考虑教学点、农村边远学校、寄宿制学校、女职工生育、教师脱产进修培训、开足开齐课程等因素,按照基本编制的5%(市城区2%)核定附加编制。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落实有编就补原则,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及时为中小学补充新任教师。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全市共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000人,涉及普通中小学全部学科,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不足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三、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打破现有用人机制,强力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一)规范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完善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依据生源变化情况,原则上每3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综合考虑高中走班教学需要,在现有编制标准基础上为普通高中增加10%教职工编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在校学生规模、教师数量及学科需求,研究制定教职工编制使用计划和分配到校方案,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二)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定县域内中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和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计划总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在校生规模、班级数额、教师学科结构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等情况,对教师岗位总量实行统筹管理。

(三)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岗相适、优化配置及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尊重教师选择权的基础上,采取正向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向薄弱学校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学校之间专任教师在学历学科结构比例、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大体相当。

(四)逐步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对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调整出教师岗位,不得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严格师德考核,对师德违规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聘用合同规定做出相应处理。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后,我们将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教育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21年916

 

(联系人:陈国伟    联系电话:8991815)

濮阳教育云平台 | 官方微博 | 
2016 版权所有:濮阳市教育局 地址:濮阳市华龙区振兴南路12号 邮编:457000 豫ICP备2021016829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