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教育局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167号提案的答复
田庆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小学建设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消除城乡办学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各级教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教育部门将做好以下工作,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一、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编制动态管理
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市从2014年开始着手探索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资源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工作,逐步建立了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每3年为一个周期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进行一次调整,县区、市直学校每年为一个周期,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施动态调整。2017年10月,市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统一全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濮编办〔2017〕76号),将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高中由城市1:12.5、乡镇1:13、农村1:13.5统一调整为1:12.5;初中由城市1:13.5、乡镇1:16.5、农村1:18.5统一调整1:13.5;小学由城市1:20、农村1:25、乡镇1:23统一调整为1:19;特殊教育学校为1:3。核定过程中,还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为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两部分。基本编制以各办学体在籍学生数为基数,按照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教育层次,全市城市、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一按省定标准核定。附加编制考虑教学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学校、女职工生育、教师脱产进修等需要倾斜的因素,按照基本编制的5%核定。目前,编制总量已经核定完毕,下一步,各县区将结合城镇、乡村学校之间教职工编制需求差异做好动态调整,从而为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职工配备和素质提高
一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大力开展师德教育,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鼓励和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和河南省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并根据财力状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实施乡村教师健康工程,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定期组织乡村教师体检;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力争到2020年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周转房住宿问题。四是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支持偏远农村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理的编制需求,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予以倾斜,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五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进一步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推动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六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健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五级联动机制,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乡村教师学历基本达标。
二、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018年,计划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81所,投资1.56亿元,目前已完成学校79所,其中30所装备类学校也完成采购验收,49所校舍类学校已主体完工,剩余2所学校正在施工阶段。计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1所,投资1.25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学校47所,完成率92.16%。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目标建设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力争把中小学校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作为稳定农村生源、消除大班额,解决“城镇挤、农村弱”的根本措施列入市、县(区)政府民生实事,加大督查力度,加快推进实施。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财政、发改、住建、国土、审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落实规划,加快推进学校建设。认真落实“全面改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消除大班额和中小学布局等规划,夯实县(区)办学主体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今年及明后两年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切实改变农村办学条件。
(三)加强资金监管。一是加强资金整合利用。统筹使用下拨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全面改薄”和“十三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项目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三个确保”:确保上级下达项目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资金使用管理到位。
(四)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进一步增加中小学校建设投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增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农村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教育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19年1月15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