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教育局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198号提案的答复
韩中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言,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濮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濮阳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仍然存在,“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针对这些问题,您提出的建议非常符合濮阳实际。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纳您的合理建议,并将其融入具体的政策措施中,继续强力推进义务教均衡发展,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豫政〔2018〕15号)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省级统筹、市级指导、县区主责”的工作机制,督促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认真履行主体职责,市级教育、编制、发展改革委、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建、公安、民政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对县区相应部门的工作指导,同时,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坚持补短板、兜底线,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壁垒,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即: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拨付生均公用经费7.80亿元、免教科书费1.15亿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0.62亿元,城乡学校一视同仁且全部覆盖;另外,还专门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发放补助资金986.4万元,资助农村学生24660人次。今后,教育资金投入将继续向农村倾斜。
三、努力提升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是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标准化学校创建工程,至2016年,全市圆满完成87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布局调整拟保留下来的成建制学校都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
二是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2016?2018年,我市共投入资金4.7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76亿元、省级0.91亿元、县级0.11亿元,累计实施项目415个、新建校舍面积30.3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8.6万平方米,惠及薄弱学校327所。
三是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2016?2018年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义务教育学校投资建设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86652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争取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1781套、总建筑面积62335平方、总投资12029万元。农村学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的目标。
四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7年11月,指导各县区编制了《“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由156所增加到271所,其中,寄宿制小学达到164所,占小学总数的26.8%;寄宿制初中达到107所,占初中学校总数的97.3%。
五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范县、南乐县和清丰县已创建成功,台前县11月份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
六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特岗教师和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师资保障,2016-2017年,共招聘特岗教师1874名、招生全科教师213名。推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城乡教师和校长“上挂下派”的相互交流机制,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省级和市级培训计划,“十三五”以来,共完成各级培训教师培训5.53万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2.3万人次、省级培训0.03万人次、市级培训3.2万人次。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3?2018年我市共新建1781套周转宿舍,总建筑面积62335平方,总投资12029万元,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2019年1月3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