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英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认真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管理机制,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努力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入尽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平等优质教育机会。您的建议实事求是,十分中肯,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首先向您表示感谢!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将其作为拉动农村人口进城、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来抓,大力推进城镇学校建设,改扩建老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城区义务教育学制,千方百计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增加学位供给,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更多便利,有力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入学接受教育。据统计,2019年秋季市、县城区新增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5100人,入学率达100%。其中:小学生14500人,初中10600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有23500余人入公办学校上学,占全部务工人员子女总数的93.6%。
一是加快市、县城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大力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持续加大城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快市城区学校建设扩容改造步伐,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6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36所,新增校园校舍面积116.6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万余个,提高市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供给能。同时,在市、县城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级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组建集团,以强带弱,以强带新。在城区中小学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濮阳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从编制富余地区调整编制807个用于市城区中小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800名教师。为解决市城区中小学校师资不足问题,促进城区内校际间均衡发展,提升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确保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城区所有适龄儿童按时入学。
二是完善招生政策,强化入学保障。每年秋季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市教育局都要印发《濮阳市义务教育招生方案》,制定了随迁子女入学管理办法,公布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要求、时间安排和有关手续办理流程。市、县城区教育主管部门专门设立服务大厅进行招生咨询,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工作,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和流动趋势,为其入学、转学和升学提供“一条龙”服务。为确保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入学手续,凡是持有居住证及相关手续的,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保证每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到公办学校就读,保证同城同待遇。
三是坚持公平,做好随迁子女教育管理。近年来,我市始终按照“四统一、两为主”的原则,坚持公平,做好教育管理。一方面坚持政策支持到位,保证务工人员适龄子女都能在公办学校与城区孩子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做到三个一样。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一样待遇;各学校在编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安排等方面做到农民工子女和城镇学生一样同等;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各种评优评先、入队入团、困难资助等方面,农民工子女和城镇学生均享有一样权利;另一方面做到关爱呵护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平等对等每一个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排挤,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自信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五个多一点,即:思想上多一点引导,在学习上多一点帮助,在生活上多一点关心,成长上多一点呵护,家校间多一点沟通,确保随迁子女进得来、学得好。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采取得力措施,加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对当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二是不断加大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宣传教育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推行按农民工随迁子女按居住证实行划片招生办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提高城区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切实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城镇大班额,并将教育发展同党政领导的政绩挂起钩来,实行量化管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落到实处,让农村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
2020年9月17日
(联系人:徐献峰 电话:897689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