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在提案中紧密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分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颇有见地,对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做为教育工作重要任务。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和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分别明确,到2035年,全国和全省都要有95%的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我省在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视频会议上,时任省长尹弘要求各地大力推动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制定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进度,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确保到2035年全省95%以上的县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面支持,各县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坚克难,辛苦努力,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全面实现。十三五期间,各县区累计投入资金76.58亿元,创建标准化学校870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88所,改扩建770所,增加学位20.1万个,增加建筑面积225.73万平方米,增加运动场地面积72.47万平方米,新购置图书630.29万册,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投入3.83亿元,增加教学用计算机3.35万台。范县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清丰县、南乐县、台前县、濮阳县、华龙区相继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特别是华龙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工作,涉及办学主体多,学校条件差距大,创建任务极为繁重。时任宋殿宇书记多次批示过问,时任杨青玖市长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华龙区积极作为,其他各区全力配合,最终以高分值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为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但是,正如贵单位在提案中所讲,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城镇挤乡村弱,城镇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现象较多,择校热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教师不足、特别是优秀教师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得不到保障等,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不断促进更多的教育成果惠及人民,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义务教育,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根本途径,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建设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必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1月26日,我市召开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动员大会,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吹响了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号角。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青玖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到会祝贺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景良主持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孙永振传达了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市以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濮阳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的通知(濮政办〔2021〕17号),计划到2025年,全市三分之一的县(区)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其余县(区)在教学设施、资源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力争到2030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提前5年完成全国、全省确定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我市义务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一)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程。按照城镇发展规划和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完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和建设机制。新建5000居民以上规模的住宅区,应当配套建设小学,新建1万居民以上规模的住宅区,应当配套建设初中;配建的中小学要与住宅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老城区改造中,对于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当地政府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2021-2025年,围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全市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101所,新增学位11.21万个。其中,2021年新建33所,改扩建10所,新增学位4.02万个;2022年新建20所,改扩建4所,新增学位2.22万个;2023年新建15所,改扩建6所,新增学位2.72万个;2024年新建8所,改扩建1所,新增学位1.44万个;2025年新建4所,新增学位8100个。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消除大校额大班额五年专项规划,在保证新建学校规模和班额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现有大校额和大班额学校重新核定,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到2025年,确保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班级学生数达到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标准。
(二)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持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2025年前每个乡镇拥有1?3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农村寄宿制学校36所。其中濮阳县11所、清丰县2所、南乐县14所,范县4所,台前县2所,开发区3所。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281所,基本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少年儿童的寄宿需求。结合实际适当加大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三)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化水平,建立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逐校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全市中小学校网络与智能终端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到2025年,全市实现中小学高速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体系,培育2个以上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100所市级“智慧校园”。
(四)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扩充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采取新建改扩建、校际共享等方式,增加中小学体育场馆面积576万平方米,全面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运动场馆,确保全市小学、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7.5平方米以上和10.2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确保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用房建设符合标准,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配置到位,生均校舍用房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推动办学模式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支持开展各阶段同层次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强校托管”、“教育联盟”等改革试点,发挥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薄弱学校发展,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距。
(五)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德育创新改革工程,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整合,从小打牢学生思想品德基础,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智育水平提升行动,推动教研和教科研人员深入中小学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强化体育和艺术教育,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开足开齐体育和艺术课程,推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滑板、轮滑等大众和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蓬勃开展,组织学生联赛,增强学生体质,将运动技能测试纳入体育中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六)实施强师兴教行动计划。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2021-2025年,全市公开招聘4300多名教师,加快解决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短缺问题,确保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体音美专任教师数都达到0.9人以上。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同一所公办学校连续任满6年以上(含6年)的校长(含副校长)和连续任教达到6年以上(含6年)的在编在岗专任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轮岗。有效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采取挂职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等方式,引导校长和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市级统筹、县(区)为主、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党政同责,履行法定责任,把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制、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都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县(区)强化主体责任,对照评估指标,找准短板弱项,制定发展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逐校逐项整改提升,确保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地方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财政投入,按照规划,如期推进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各级财政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严禁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三是强化督导推动。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县(区)政府履职尽责、绩效激励的重要依据,督促县(区)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目标完成情况全程跟踪监测制度和工作倒逼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市政府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奖补办法,对按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缺乏成效的,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2021年8月27日
(联系人:徐献峰 联系电话:897689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