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饱含着对濮阳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的关爱,特别是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实事求是,颇有见地。在此,对您表示衷心感谢!现对您的议案答复如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社会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冲击,对教育环境的影响更加复杂。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面对社会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如得不到正确引导和解决,就会使其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中,终日惶惶不安,恐学厌学情绪也随之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给我们当今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制约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也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健康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已为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为解决和避免这一问题,市教育局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入手,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观念,注重实践,积极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为广大中小学老师创设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温馨的乐园,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所学校创建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7所学校创建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牵头,投资60万元,在市综合活动中心高标准建设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1个,设置了心理访谈,沙盘游戏、团体活动、心灵剧院等13个功能室,成为未成年人乐意的“心灵港湾”。教育系统投资600余万元,依托学校少年宫和功能教室,建设了193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并在市油田教育中心卫生保健科设立咨询电话,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咨询活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截止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教师有783人获得国家咨询师资格证书,有239名教师考取了心理教师资格证书,组建了20人的心理健康讲师团和300人的教育系统心理援助服务队,承担公益讲座、线上线下咨询、咨询师及辅导员的培训等。近年来,利用寒暑假共举办了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技术、沙盘心理治疗技术、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心理危急干预技能等10多期专业培训班,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1000余人。同时,注重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市教育局专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工程实施意见》,严格班主任准入制度,建立了班主任聘任机制,明确规定班主任必须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需求,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适合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及配套相关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积极引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注重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关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等要素建设,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班会课。
四、建立家校社关爱心理健康协作机制
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法。要求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并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区街道等各自优势,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关爱心理健康协作机制。
五、注重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复位”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各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前和复学后,第一时间开设专题心理讲座,指导各年级、班级做好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全体教职工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培训,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正确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构建起家长、班级、年级、学校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疫情的恐慌、对学业的焦虑、对开学后自身健康的担忧等真实心理需求,共同商讨确定各班集体心理辅导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重大疫情危机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面向有亲友感染发病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因疫情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完善“四个机制”,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各县区各校要建立常态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和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必修课,作为每年教师培训的必备内容和教师的必备素养;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必修课内容,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要想法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研员,建立心理辅导室,完善师生联系和同伴互助制度,以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是完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各校要成立学校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预案,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构建市、县(区)、学校、班级心理辅导网络,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普及心理知识。每学年要开展1次心理筛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特别是要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发现问题,及时预警。要鼓励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展谈心谈话和家访,特别是对遭遇家庭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情绪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和“一对一”帮扶,及时给予疏导干预,防止极端行为发生。
三是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各校把学习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委会、家访等工作机制,促进家校合作。要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主题宣传活动等形式载体,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引导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要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四是完善督导考评机制。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纳入责任督学督导范围,推动县区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重点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对校内出现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或事故的,倒查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严肃进行追责问责,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2022年8月11日
(联系人:魏文平 电话:897689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3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5号